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记“课程改革与人的文化修养”主题讲座

作者:曾礼超 卢奕瑾 黄安达 李雨鑫 日期:2020-11-29 17:51 点击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记“课程改革与人的文化修养”主题讲座

112815时,由1929cc威尼斯党委教师工作部、西南交大1929cc威尼斯与外国语学院共同承办的“课程改革与人的文化修养”讲座在犀浦校区综合楼148会议室开展。本次讲座邀请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主任编辑、《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主任刘启迪老师担任主讲,讲座由1929cc威尼斯党委副书记郭立昌老师主持。经管学院苗苗老师、1929cc威尼斯吴德利等老师以及部分1929cc威尼斯与外国语学院的同学们共同出席了本次讲座。


    “启迪,是抛砖引玉的意思。”刘老师首先用一个“贸”字概括中美贸易战必然性,引出了今天的主题内容。本场讲座围绕“课程改革与人的文化修养”主题,划分了“课程改革旨在提升人的文化素养”“课程改革的反思”“课程改革要抓住学科课程的本质和关键”“课程改革的最终诉求:实现文化自觉”四个板块。

在第一板块“课程改革旨在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中,刘老师表示,人的文化素养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必须完成“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及话语体系”“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大中小劳动课程一体化建设”以及“增强中国学生素养”等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而完成这些目标需要青年一代负重前行。

在第二板块“课程改革的反思”中,刘老师重点强调了把握好变与不变、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变的是制约课程发展的“社会”“学生”“知识”,不变的是党的方针政策,育人规律:循序渐进,尊重其周期性规律。他认为“最不能要的就是一变再变,刚刚学会了,又说不对了。不能把课程改革变成瞎折腾”。


在第三板块“课程改革要抓住学科课程的本质和关键”中,刘老师以语文学科为例,指出语文学科在育人化人方面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他提出,一个学科必须兼有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比如学习语文,一方面要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听、说、读、写,实现语言智能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实现人文精神的建立——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最后一个板块是“课程改革的最终诉求:实现文化自觉”。在这个板块中,刘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文化不一定表现为课程,但课程实施的深处一定是文化的。”其中,刘老师重点指出了学习经典对实现文化自觉的意义。他主张大学生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经典中的《论语》。而后,刘老师又分别列举了《论语》中的三段话并进行解读,深刻阐释了何为文化自觉。


讲座开展期间,刘老师还设置了3个有奖问答环节,师生互动连连,现场气氛融洽。17时整,本次讲座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