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刘大先博士应邀来威尼斯官网,做了题为“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的总体性视野与方法论探讨”的讲座。讲座由段从学教授主持。学院及兄弟院校的数十名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同步参与了此次讲座。
刘大先老师从“当代”“文学”“总体性”和“方法论”四个关键词出发,同大家分享了学术理念和研究心得。在回应“何为当代”这一问题时,刘老师谈到于文学史而言,时间划分和文学体裁是重要的分类因素,因此“当代”的划定就至少包括了时间和政治两个重要的因素。秉承于此,刘老师建议同学们在从事当代文学研究时应从回顾历史、情感回溯以及政治呼应三个维度出发,丰富学术研究的内核。谈及“文学”的话题,刘老师对比了文学在成为正式学科之前内部的驳杂性。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言:“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面对当下文学的创作功能性正逐步弱化的情况,刘老师进而指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文学和时代的关系好似正在逐渐游离。“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和七十、八十年代的青年是完全不同的,可是现在的典型青年形象在影视、漫画作品中,却不在文学里。”文学性的泛化使得当代文学的研究更需要一个超越学科限制,超越旧有思想限制的总体性视野。刘老师指出,在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批评四要素“世界、文本、作者、读者”之外,在当代我们也应充分关注到媒介之于文学的显著影响。刘大先从个人的学术经验出发向同学们介绍了多种研究的方法。对于文学作品创作而言,能否建立起典型的文学形象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学术研究领域不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农民、知识分子和小市民形象的分析。刘老师认为在做研究时,应当跳出文本内部形象归类的简单模式,尝试回应时代转换投映在不同类型人物之上的复杂形象变化,将文学内部与环境外部的张力加以合奏可以使文学研究生发新的枝桠。
四川大学周维东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吴雪丽教授等也来到讲座现场,并作了交流发言。